作者: 风起云涌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1-08-31 09:44
□ 风起云涌
现实生活中,往往有些人,对看准的事,认准的路,不遗余力地坚守和执着,不是他不累,而是他坚强和执着。
这些坚强和执着的背后,一定是自己逼自己,敢于战胜惰性,跳出舒适圈,充分把自己的潜力迸发出来,甚至发挥到极致!
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,也许很多人不一定完全了解?
哲学家威廉·詹姆斯讲:一个人一生只用了其潜能的10%。就这句话,他的研究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发现之一。后来,人类学家玛格丽特·米德说,不是10%,而是6%。最后,心理学家郝伯特·奥托说,普通人一生只使用能力4%。
这三则数字,说明一个普遍的真理,人的潜能和能力大着呢?
关键在于激活和开发。
人的惰性是天性,都想过舒适人生。
也就是说,潜能激活和开发没有什么高招,唯有给自己压力,必须不断地逼自己,真正优秀和厉害的人,概不例外,都是逼出来的!
再普通的人,只要施加正确的压力,也会变得奋发图强,甚至可能变得出色出众。
很多时候,不逼自己一把,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能站在多高的山上。
“生于忧患 ,死于安乐。”
同样,胜于倒逼,败于放纵。
不逼真的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能。
曾国藩说:“人败皆因懒,事败皆因傲,家败皆因奢。”
生活中不少人不愿吃苦,一生碌碌无为,还美其名曰,低调生活、低调人生,这种只低调、不努力的人生,永远不会成功。
没有人天生优秀,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是含着眼泪努力奔跑和执着坚持。
网络上一个故事令人感动和警醒:
电影《国王的演讲》中,国王乔治六世患有严重口吃,无法在公开场合进行演讲。
如果是君主专政时期,这并不是问题;但乔治六世时期,国王的作用,就是特定场合进行演讲,稳定民心。
但乔治六世口吃,却让他连最简单的任务都无法完成。
为此,他日复一日、雷打不动地努力训练,终于在正式演讲时,没有口吃,流利地完成演讲,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。
这再次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,人都是逼出来的,事情是干出来的,成功一定伴随痛苦!
那些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,一定是他愿意与惰性斗争,与痛苦为邻。
一个人只有经过不同程度的拼搏努力和执着坚持,才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收益。
这好比香料,捣得愈碎,磨得越细,香得愈浓烈。
正所谓,忧劳兴国,逸豫亡身;怕苦怕累,一世受累。
无论何人,多付出一点努力和多吃点苦就是多一笔“财富”,多做一点事就是多一份机会。
待到事过境迁,回首往昔的艰难困苦历程,都会变得风轻云淡。
所有吃过的苦,都会笑着说出来。
千万不要在该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。
也就是说,任何时候,都不要轻易说自己不行,受伤了咋样?
缝缝补补还能走,伤疤自己会愈合,用不着多思多虑。
有些人为什么出类拔萃?
肯定不是他不累,而是他更坚强和执着。
纵然有1000次选择想放弃,总有1001次选择了咬牙坚持!
因为,他懂得:成功,往往就在于比别人多坚持一秒;胜利,就在绝望之后的转角处。
成人的世界,天黑可以矫情,天亮只能拼命。
战胜惰性,选择努力拼博和“浪花淘尽”。正如诗人艾青说的那样:“当死亡还没有真正的来临,把能量都发挥干净。”
只有把自己逼得无路可走,勇于在平淡中向难事发起挑战,自强不息,才能自己感动自己,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,也才能做大自己的格局!